2008/02/20 | 出国十四之婚礼洗礼
类别(俺没分类) | 评论(0) | 阅读(24) | 发表于 16:53
  四时皆夏,一雨成秋。九月初的一场大雨和几次细小的毛毛雨把气温的大盘一下打压到20点以下,风也比平日里带劲些,曾经晴朗湛蓝的天空常常满布低低的黑云,沉沉地几乎压着了小城远处不高的楼群。有时候雨刚停不久,太阳也没有露脸,秋风拨动云层荡开了下雨时笼罩的阴霾,时不时地露出几抹嫩蓝色的天空。高高低低的雪白云团积在天边地平线附近的灰黑云块上,重重叠叠像山脉般连绵起伏,很亮地反射着天顶上洒下来的阳光。低矮的云层下,幽长的贝加河顺着蒂米什瓦拉小城南边静静地绕了半个圈,躲过了城中最繁华古朴的广场和教堂,似乎不忍干扰披着烫金长袍的牧师们唱诗时带来的肃穆与空灵。雨后浊绿的河水不含半点呜咽,笔直地朝西边平原的国境线流去。石岸边丛丛垂柳拂着水面,数十座各式各样的小桥跨过河床,把小城南北两处紧紧系在一起,桥上铺着磨得发亮的双向铁轨,深深陷入路面,上面时不时有电车顶着弯曲的辫子轰隆轰隆驶过。车厢里的乘客随便地打量着路边各式各样的行人,如果乘客里头有经常乘车并且记忆力比较好的,或许能够稍微记得路边曾出现过一群固定且频繁的异国身影:“瞧,又是这些中国人。”
  这些中国人自八月底陆续抵达后,在蒂米什瓦拉已经逗留接近一个月了。虽然刚到的时候刚错过罗马尼亚的国庆假日,但八九月间秋高气爽时,带着欢庆气氛的准黄道吉日也是一个接一个。先是九月一日市中心广场上有小型高跷队伍在游荡,脸上画着油彩的女高跷选手甩动着手上的布质火炬一颠一颠的小步走着,忽地看见黑头发黑眼睛的黄皮肤游客好奇地看着她们,便不好意思地笑笑,继续晃动着前进。广场中央有群年轻人和小孩在游戏,一位年轻的姑娘打扮成胖胖的小丑兼指导员的样子,脸上也莫名其妙地画着色彩。地上摊着一块画有红黄蓝各色圆圈的塑料布,几个小孩或坐或趴或躺,按照指导员的指令以身体的各个部位去接触不同的圆圈,旁边还有白脸红鼻头的男小丑和其他装扮的姑娘在看热闹。一个小孩的脸也涂成了黑色,斜蹲在塑料布上回头看着指导员,似乎随时准备扭动身体执行下一步指令。广场东端临时搭起了一个黑布舞台,台上一位老太太摇摆着两个悬线玩偶给台下的小观众表演歌剧,那旋律、那玩偶、那摇摆分明有着三分欢乐、三分童趣、三分神秘外加一分真实的诡异,很可能给远道而来不谙本地风情的游客的梦境带来一堆魔幻色彩。
  如果说在九月一日这个不知道什么节的日子里的狂欢气氛只在市中心处表现的话,那么九月八日圣母Mary的生日这天,整个城市甚至整个国家、整个欧洲便都沉浸在主教的光环和牧师的颂唱中,甚至城中路边一角那十分狭小的十字架神龛旁也摆满了鲜花,有志愿的老太太在打理,经过的路人大多都会虔诚或习惯地划个十字,好像已经看到了主的法身似的。
  就像中国的摆酒请客常常挑大节日一样,圣母的诞辰也为婴孩的洗礼、情侣的婚姻等提供了绝佳的时机,此刻无论是哪个教堂里的牧师教士都忙得不可开交,即使是郊区乡村里远看上去只是一所小小的黑色尖顶木屋、走近了才看见屋顶上十字架的小教堂,里头举行洗礼仪式时也是毫不含糊的。小教堂外围聚集着当事人的亲朋好友,摆开了面包和自酿的烈酒热情招待,此时如果路过陌生人,教堂里热情的主事老头也会打招呼并招手把他们请入,还端着面包和酒杯送到客人的手中。教堂内部小小的一块空间里正在准备洗礼,婴儿的父母拘谨或者肃穆地站在门内的一旁,中间是抱孩子的教母和拿着一根接近一米、缠着鲜花的蜡烛的教父,前面两位教士一老一少捧着圣经似乎在准备吟诵,身上披着满镶着十字架红色花纹的烫金长袍,背心处还有鲜红透亮的一块疑似红宝石可能是红玻璃的装饰。周围是婴儿的亲朋好友们,主事老头则呆在后面一角。仪式一开始,人群肃静下来,年长的教士走到怀抱婴孩的教母前开始念经,主事老头在后面不时以浑厚的“阿门”声音唱和。即使是听不懂罗马尼亚语的游客,也能从中感受到一种弥漫在十字架杖头的爱护和祝福。
  教士吟诵之时,教母有时也会按着圣经的文字低声对答,看上去业务颇为熟悉。之后便是正式受洗。教母抱着小孩放到里屋的桌上,又一段经文后开始脱掉小孩的衣服。首先老教士拿画笔蘸圣油涂抹在小孩的脑门,旁边的一个盆里已经倒上了预先准备好的温水。这次洗礼仪式不是浸洗,所以只拿水淋了淋小孩的身体,然后擦干穿衣剪头发。年轻的教士拎起一个长长的香炉,带着老教士、抱小孩的教母和拿蜡烛的教父围着受洗台转圈子,口里仍旧在祈祷,主事老头也仍旧一直阿门。转完后洗礼仪式就接近尾声了,教士又念了一段经文,教父吹灭了蜡烛,教母把小孩交还给父母,人群也轻松下来。——隆重经历这出生后两个月不到的一次洗礼后,这位懵懂的小孩从此便接受了主的庇佑与降福,不管他长大后愿不愿意认主,反正主罩着他是罩定了。
  洗礼尚且如此,婚礼就更可想而知。而要在城中举行婚礼,最体面最抢手的地方自然是城中心的东正大教堂。大教堂在歌剧院广场南边,北邻着贝加河,黄色尖顶建筑加金绿色花纹,是小城中比较高大的建筑之一。从正门走进去,能看见内部十分空旷的教堂大厅,结婚的新郎新娘西装婚纱地站在中央,两旁不远处是两排近亲加伴郎伴娘,同样的披着烫金长袍的教士同样是站当事人前面,同样是捧着圣经哇啦哇啦,他们左后方同样的方向上也同样站着一主事老头,在遥远的角落里同样地用阿门为中央的吟诵伴奏,回声在空旷的大厅中涌动,效果比小木屋教堂要好不少。
  诵经完毕后新郎新娘也跟着拎长柄香炉的教士在台周围绕圈子,并且大概因为九月八日客户人满为患的缘故,多少有点匆匆。仪式还没完结,外边便有另外一拨新郎新娘同样西装婚纱的在等候。婚礼接近尾声时两排亲友陆续鱼贯而出,在教堂的大门口排成了两行夹道欢迎的队伍,手上跨着满装小米和鲜花的篮子。新娘新郎接着缓步而出,顿时各色花瓣洒向天空,教堂周围的鸽子也飞来啄食。鸽子伴着花瓣缠绕在洁白的新郎新娘周围,构成了一幅他们一生中最美丽的画面。刚才在外面等候的下一对夫妇,早趁着这个注意力都在前面的时候,偷偷地摸进教堂,又开始了由教士带着进行新一轮的仪式,而教堂前面广场的路边却忽地又停了一排车,谁哇?原来又是一对赶时间的新郎新娘带着亲友团来这儿排队了。
0

评论Comments

日志分类
首页[233]
俺没分类[233]